我在教急救、消防、防震避险课时,都会在上课之前提醒大家是否熟悉本楼层的逃生通道在哪里?同时追问一句:如果真的发生了火灾,当你看到楼梯间里浓烟密布的时候,你怎么办?

不管是在企业还是社区或者是学校,得到的回答几乎都是清一色标准答案:用湿毛巾捂住鼻子冲过去!

当我再次强调楼梯间里已经有了浓烟”时,回答者仍然坚持应对措施就是湿毛巾捂鼻……

是的,我们从小到大受的消防教育内容虽然不少,但是能记住的恐怕非湿毛巾莫属。很多人都天经地义的认为,火场逃生就是湿毛巾捂鼻。

虽然这个知识本身没错,但是,我们太习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了。太习惯从众多的知识中抽取所谓的“精华”、变成浓缩版了。

客观地说,湿毛巾不是没有用,而是作用有限,它仅对一定的高温和较大的烟尘颗粒物有作用。即便折叠8层,也只能阻挡约60%的烟尘颗粒物

而对于火场上的第一杀手、一氧化碳毒气,它根本不可能阻挡!一氧化碳分子量为28,氧气分子量为32,如果湿毛巾真的能过滤一氧化碳,比它大的氧气分子肯定也被过滤了!

实际上纺织品的空隙直径是微米级的,而气体分子则是比它小千万倍的埃米级的!毛巾的孔隙率跟气体分子的孔隙率相比,实在是太大太大了!大到了就像是乒乓球和足球门的对比!

而且,一氧化碳不溶于水,湿毛巾、干毛巾都一样。有人会说,能挡住烟尘也好啊!

没错,少吸入烟尘肯定比大量吸入烟尘的好,这话没毛病!可问题是,少吸入烟尘你就敢冲过浓烟的火场吗?火场上浓烟会杀人,难道高温不杀人吗?

2015年,上海消防研究所做过一个燃烧实验:在实验用的大楼的一楼点燃电瓶车,然后在二楼监测温度。1分钟之后,二楼已经达到了126°C,3分钟之后,二楼更是高达284°C!可想而知,此时1楼的温度有多么恐怖?

事实上,如果1楼楼梯间没有安装烟雾报警器,火灾发生后1分钟,楼上的人很难发现火灾。等到发现,至少都是2分钟之后的事了,此时,一楼楼梯间的温度早就高达200-300°C以上。

这么高的温度,就是炼狱!别说你捂着毛巾,就是戴着消防逃生面罩跑进去,可能除了嘴巴鼻子烧不烂,全身上下都体无完肤了!

有人说,手边有一块湿毛巾总比没有的好吧?没错,但是有个前提需要考虑:

首先是能不能跑?如果烟不算大、逃生路上没有高温火焰,有湿毛巾肯定比没有的好。

但是,我们的思维不能把火场当成静止状态来考虑问题:因为拿毛巾需要消耗时间,你知道火场上每秒钟意味着什么吗?

有实验证实,火灾发展阶段,垂直蔓延的速度最快可达3-5米/秒,也就是一秒钟可能蔓延一层楼!

大家可以看看河南开封的火灾视频,初期阶段,12秒钟火焰就上窜了4层楼。

如果此时有人发现了火灾、跑到卫生间找到毛巾、打开水龙头将其打湿、再拧干,然后捂鼻……,就算你动作足够快,至少消耗15秒钟吧?很遗憾,火势已经从1楼的楼梯间烧到5楼的楼梯间了!!

此时的楼道里温度很可能从你发现火灾时的仅有浓烟、变成了好几百度的高温了……,此时如果你捂着湿毛巾往下跑,一定是有去无回的!

从另一个角度说,发生火灾到底跑、还是不跑?跟火灾发生的具体位置、你自己所处的位置密切相关。

比如说火灾就在自己房间发生、或者隔壁房间发生,站起来跑了就是,干嘛还要到处去找毛巾、然后折叠8层、然后再用水打湿……?

这么折腾,不是多此一举吗?这种不分具体情况的教条做法,是火场求生的大忌!

有一个今年7月7日发生在浙江余姚的火灾案例非常典型:

我们来回顾一下当时的报道:

姐姐和弟弟妹妹正在客厅看电视,闻到烧焦气味,天花板上聚集了浓烟,跑到卧室看,里面全是浓烟。赶紧带着弟弟和妹妹跑到卫生间,拿到三块毛巾将其用水打湿。被浓烟呛了几口,不停地咳嗽。赶紧让弟弟、妹妹弯下腰、一只手捂住口鼻,另一只手摸着墙壁顺着楼梯冲向楼下……

我们用箭头来还原一下整个过程:

客厅看电视→客厅天花板浓烟→跑到卧室发现燃烧→跑回客厅拉起弟弟妹妹→跑到卫生间→找到3块毛巾→用水打湿→发生呛咳→毛巾捂鼻→弯腰摸索跑出门……

记者让孩子们再现逃生场景

我想,只要是智商没有问题的成年人,都能看出红色字体的这6个过程完全是多余的。在客厅发现了卧室着火,直接站起来就跑不香吗?既然都有时间跑到卫生间里去折腾一大阵,早就该跑出门去了吧?

当然,这种事情不能怪孩子们,这是我们教条主义的逃生教育导致的可笑结果!更可笑的是媒体记者居然还让孩子们再现这种场景,称赞为“教科书式的逃生”!

今年119宣传日,央视公众号推出了一个新的警示标志:躲火、避烟!

也就是说,不要拿着湿毛巾去跟浓烟高温较劲,你干不过它们的!!

有关一楼楼道发生火灾,并未蔓延到房间,但是盲目逃生倒毙在楼梯间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,下面仅举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来警醒大家:

2019年5月5日的广西桂林,漓江学院的大学生租住房。一楼楼梯间电瓶车着火,火灾发生后,大量的学生争先恐后向楼下跑,由于楼道高温,跑进去一个倒下一个…

从上图可以看出,火灾后的楼梯间有熏黑的痕迹,但是楼梯间旁边三楼窗口晾晒的衣服都是完好干净的,也就是火势根本没有蔓延到两边的任一房间!但是,这起火灾导致5死38伤,其中大学生就有29名。

这一场火灾的教训是极其深刻的,它说明我们的火场逃生的教育理念存在很大的问题,即便是大学生,逃生避险的常识也跟小学生差不多少——明明看到前方高温浓烟,还是认为湿毛巾有效,结果…

认为湿毛巾有用的人,他心中的火场逃生多半是下图左边的样子;而实际上,发生火灾后,楼道的情况是右边的样子:

记住:

别跟烟气作对、

湿毛巾干不过它

湿毛巾既不能阻挡一氧化碳

更不能阻挡几百度的高温!

如果逃生途中发现楼梯间被烟火阻挡,立即退回房间关门固守等待119——躲火、避烟!!